江西浮梁瑶里古镇有着千年瓷茶文化、百里生态画廊,这里曾因青壮年外流、技术人才匮乏,许多好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根”,党建是“魂”,近年来,瑶里镇立足镇情实际,以党建为纽带,在引才、育才、留才上出实招、破难题,让人才成为激活古镇发展的“金钥匙”。
党建搭台,让人才“引得准”。瑶里镇不搞“广撒网”式引才,更拒绝“为引而引”的数字政绩,而是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把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扎进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党员干部化身“精准红娘”,带着“需求调研表”走遍全镇11个村(居),白天蹲在茶园看长势、进瓷坊问技艺,晚上坐在村民家中聊诉求、记想法,逐一摸清各村在文旅开发、特色种植、非遗传承等领域的“需求清单”。让每一次引才都精准对接乡村发展的“痛点”“堵点”,真正实现“人才过来就能用,项目落地就能成”。
支部赋能,让本土人才“长得快”。瑶里镇始终坚持外来人才是“活水”,本土人才才是“根基”。镇里依托4个申遗村党支部,办起了“申遗夜校”,把课堂设在申遗点、民宿内。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头讲课,比如从事手工制瓷40年的老党员,手把手教年轻人拉坯、上釉;经营民宿的年轻党员,分享线上平台运营技巧。瑶里镇还推出“党员帮带”机制,每名党员至少结对培养2名本土人才,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对接销售渠道。不仅自己种的农产品卖上了好价钱,还带动村民一起发展,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服务暖心,让人才“留得住”。人才愿不愿留下来,关键看“有没有家的感觉”。瑶里镇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人才服务窗口”,党员干部轮流值班,帮人才解决各类“烦心事”。盘活了村里闲置的老瓷坊,免费提供场地,还协调电力部门改造线路。瑶里镇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会”,听他们提建议、谈困惑,去年收集的意见,全部落实解决。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对瑶里镇而言,就是用党建的“温度”,焐热人才的心,让更多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让千年瑶里在人才的助力下,既有“古色古香”的韵味,更有“欣欣向荣”的活力。
(作者:浮梁县瑶里镇 宋珊珊)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以党建"红"引育人才"活"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