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8 位电影艺术家收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深情寄语,这一互动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士气。寄语中饱含着对电影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电影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明确的标准。我们应深刻领会这一寄语的精神内涵,将其视为前行的灯塔,认真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电影艺术,如何真正做到扎根生活、服务人民、讴歌时代,并将这些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电影创作与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修德艺以立身,作表率而垂范。其中“崇德”是“活水”之源,决定了文艺创作的清澈方向;而“践行”则是“添瓦”之基,彰显了将宏大目标落于实处的担当。这不仅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以身作则,将“崇德”放在首位,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标杆,争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活水”,带动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生态;我们要开展“添砖加瓦”式的实干,将“崇德”要求内化为抓铁有痕的行动。
俯身扎根生活,仰首汲取地气。“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 如《功勋》《高山下的花环》等作品的经久不衰生动诠释了“扎根生活沃土”与“抒发人民心声”是文艺创作的生命线,也为文艺创作如何服务时代、服务人民提供了优秀范本。这也启示我们基层干部必须“俯下身”,杜绝“悬浮感”,要走出会议室,深入到田间地头、小区楼道、工厂车间,去“接地气”、“摸活鱼”。必须基于对群众“柴米油盐、急难愁盼”的真切体察来制定和执行政策。
勇立时代潮头,谱就强国新篇。基层工作者必须勇立时代潮头,把握历史方位,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主动将个人脉搏与时代心跳同频共振。作为基层工作者,更应该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将自己视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者,以实绩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的伟大进程,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繁荣。江西景德镇文旅发展没有将千年瓷都的历史封存在博物馆里,而是将整座城市变成一个“活态博物馆”。基层干部的工作也不再是简单地立牌保护老窑址,而是从文化“守门人”转变为“策展人”,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中能与现代人产生共鸣的“故事点”,如“一件瓷器背后的72道工序”、“一片青花的世界之旅”,将深奥的文化转化为易懂、可传播的叙事。让深藏于基层的文化种芽,绽放出惊艳世界的花朵。( 作者:浮梁县瑶里镇 万晴 )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德艺双修扎沃土 勇立潮头写新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