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绝不能是党建和业务"两张皮",而是一个从"塑形"到"铸魂"、从"管理"到"治理"、从"带头"到"带动" 的全面工程。它要求党组织不仅要有强大的凝聚力,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激活“红色引擎”,汇聚振兴伟力。“凝聚力”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与灵魂,要汇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一是要统一思想,构筑“心往一处想”的向心力。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教育、政策宣讲等方式,将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和惠民政策准确传达给党员和群众,使之锚定目标,避免各自为战。二是要建强堡垒,锻造“劲往一处使”的战斗力。通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结构,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要联建共建,凝聚“智往一处聚”的协同力。打破村域、行业壁垒,推动村党组织与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结对共建,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联动格局,让各方力量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低头发展产业,抬头把握市场。从“政治领头雁”到“市场先行者”,一个具有市场洞察力的党组织,能带领村民不仅“低头干活”,更能“抬头看路”。要做到乡村振兴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可持续发展。一是构建“信息触角”。党组织要及时掌握上级的产业政策、补贴方向、区域发展规划等,把握“市场风向标”,提高解读市场机遇的本领,当好乡村产业发展的“信息雷达”。二是扮演“分析大脑”。引导大家分析本土资源与市场需求:我们村的特色资源在当下的市场中,对应着什么样的消费痛点和价值增长点?践行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理念,通过调研和咨询,提前预判产业风险,避免“一哄而上、一损俱损”,精准行动。三是搭建“产销桥梁”。党组织牵头对接电商平台、商超企业、文旅机构等,打通“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的流通通道,通过订单农业、直播带货、农旅融合等模式拓宽销路,同时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业布局,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夯实“造血”根基。
引来创新“活水”,滋润振兴“沃土”。“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从“按部就班”向“提质增效”跃升的关键。一是要营造“敢于创新”的宽松氛围。打破“怕犯错、求安稳”的保守心态,通过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让大家认识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可能;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积极探索为公为民的新方法。二是要激活“忠于创新”的人才资源。通过“乡村创客”、“乡创特派员”、“产业顾问”等柔性引才机制,筑巢引凤,让优质实用的人才带领乡村在振兴之路上,不仅“跟上趟”,更能 “抢风口”、“闯新路” ,实现内涵式、跨越式的发展。三是推动“业态革新”。依托本土资源与创新理念,打破传统产业边界,探索“农业+文旅”“农业+康养”“农业+电商”等新业态,培育乡村民宿、特色手作、研学体验等新增长点,通过技术改良、品牌打造、包装升级等方式提升产业附加值,让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作者:江西浮梁瑶里镇 万晴)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铸强党建"主心骨" 铺就乡村"幸福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