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电讯

山东沂源:雨停间隙"抢"收忙……

头条 来源:晨报之声 29007℃

本网山东讯(特约记者 齐升祥 通讯员 徐志芳)10月18日上午,持续一月有余的连绵雨天终于停下了脚步,迎来了久违的一束阳光,将山东省沂源县抢收果品的热闹景象照的漂漂亮亮、热闹非凡。

上午九时许,记者来到悦庄镇崔家庄的山楂园里,亲眼目睹了由50多名果农上演的一出山楂采摘大戏,只见几张纱网张在树下,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轻摇枝干,数颗红彤彤的山楂雨点般地落下,瞬间组成一座红色小山,甚是壮观;惊叹之余,身边中年男子戏称地说:“怎么样?好看吧?这就是现实版的摇钱树……”记者欣喜之余,也加入其中,亲身体验“摇钱树”的乐趣。

采访得知,山楂园主名叫王明海,现年56岁,悦庄镇崔家庄村人。1984年,沂源县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时,发展山楂种植30亩,期间,因为乡镇企业的不断兴起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山楂的市场需求量也逐年提升,价格当然也水涨船高,成了果农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然而,由于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导致山楂价格一路下滑,今年每斤不足1元钱。

王明海告诉记者说:“我家的山楂树树龄已近40年,每年每棵能产500余斤,可以说为我家的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如今价格不好,但我们有感情了,绝不能因为价格低就砍伐了,要永远保持下去……”

一位中年妇女接过话茬说:“是啊,我家也有山楂树,每年到了秋收季节,我们都是联邦结成对子,几十口人聚在一家抢收,这家收了再去另一家,哪怕今年山楂不值钱,也不能让它烂到地里,好歹弄到市场上让人们吃到山楂,比‘瞎’了强,我们不就是搭上点力气?。”

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勤劳善良的沂蒙山区人民对食物的珍惜和爱护,深深地感染者记者的心灵。

记者从沂源县农业农村局果树中心获悉,近一个月的阴雨期间,沂源县就制定了防汛抢收的工作办法,组织各部门利用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根据短期的天气情况及时分析,制定防汛排涝病虫害防御方法,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据悉:沂源县是水果生产大县,农民经济收入支柱产业,截止2024年,全县共发展果品70万亩。2008年,“沂源苹果”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被确定为专供北京奥运核心区的唯一苹果,荣获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009年,沂源苹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专用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展,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沂源红”苹果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接待专用果。连续多年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最畅销产品奖”、“中华名果”称号。因此,“奥运果”、“全运果”、“世博果”成了“沂源红”苹果的代名词。

果树中心果业科科长徐志芳告诉记者说:“当前果树管理的重点一是排水降湿,改善根系环境检查并疏通果园内外的排水沟渠,确保积水能迅速排出;二是科学用药,防治果实红点、黑点、轮纹、炭疽等病害侵染和传播;三是充分利用短期珍贵的阳光,进行摘叶、铺设反光膜,利于果品上糖增色;四是修剪挡光枝条,增加光照和通风面积,提高果品品质。”

总编辑:李志俊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山东沂源:雨停间隙"抢"收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