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电讯

​纪念孙迺琨诞辰164周年座谈会在淄博市淄川举行

头条 来源:晨报之声 48027℃

本网山东讯(特邀记者 齐升祥 王升远)8月31日,“笃学力行 遗范千秋”——纪念一代名儒孙迺琨先生诞辰164周年座谈会,在孙迺琨故里——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董家村举办。来自各地的领导、学者、孙先生后人及文化传承者50余人参加。座谈会由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孙迺琨研究会会长张玉霞女士主持。

座谈会设有嘉宾致辞、主旨发言、交流研讨三大环节。淄川区双杨镇董家村宋书记在座谈会上致欢迎辞,他说,我非常荣幸参加纪念理学家孙迺琨先生诞辰164周年座谈会,我代表董家村全体村民欢迎各位领导来到一代大儒孙迺琨的故乡——董家村。孙老先生是程朱理学在晚清、民国时期最杰出的中坚人物和代表,孙迺琨先生在致力于讲学的同时,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具有很大的学术历史文化价值,为当代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孙老先生崇高的品格和奋斗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路上砥砺前行;孙老先生的求学精神、思想品德将永远值得我们区借鉴和学习。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董家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按照座谈会议程,山东理工大学处室领导、市、区宣传部门及镇领导依次发言。

孙迺琨曾外孙、《一代名儒孙廼琨》的主编李其琨作主旨发言。他说,今天来参加孙迺琨先生诞辰164周年座谈会,我发言的主题是《孙迺琨先生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孙迺琨的事迹,省、市、区三级志书均有介绍,他的遗物已于2008年存入淄川博物馆,共有107项内容,其著述《清麓年谱》等,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均有收藏。孙迺琨终生不忘的恩师是陕西省三原贺瑞麟老师,贺瑞麟弟子虽多,唯有孙迺琨被称为“贺门曾子”。当代学术权威人士、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曾说:“孙迺琨与关中大儒牛兆濂是并驾齐驱的关学领袖,他促成了关学东传,完成了儒学始于鲁,而又归于鲁的历史进程,成为该时期中国儒学史上具有某种标志性的一代名儒。”

当时的孙迺琨再社会各界的影响力,知者无不敬佩。上世纪三十年代,于右任监察长,曾题写了“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的历史名联赠迺琨先生;杨虎城将军的数次赠款;新闻家、政治家张季鸾的盛赞等等,从各个不同方面折射出孙迺琨先生闻名遐迩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10年前,孙迺琨的哥哥孙迺瑶为求道病逝于浙江富阳,有浙江督军特发护照,将兄灵柩运回淄博。对孙迺瑶的了解,是研究孙迺琨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孙迺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著有《孙伯琴先生遗集》传世。1909年,他曾为《蒲柳泉先生遗集》撰写了跋语;1910年,他曾徒步赴京师大学堂拜夏振武为师,成为淄博地区首位赴北大读书的学子。1918年左右,淄川县将其事迹上报国民政府,为表彰其事迹,县里转来徐世昌总统为其撰书的“里党观型”巨匾。现代即将出版的大型诗书《山东诗藏—淄川卷》,将有孙迺瑶先生80余首诗词与读者见面。

孙迺琨研究会对今后孙迺琨事迹的宣传和开发利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随着淄川博物馆新馆的落成,孙迺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目前,陕西方面对孙迺琨事迹的宣传非常重视,这对我们淄博淄川研究孙迺琨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孙迺琨研究会副会长聂廷生老师接着作主旨发言,他发言的主题是《孙廼琨思想的学术品格、当代价值及研究路径》。共分四个方面:

一是惊奇与困惑:与孙廼琨相遇的简单回顾。令人惊叹的一代大儒——2018年撰写《周村进士》时,购买孙廼琨《焦雨田先生事略》及他编的《焦雨田先生遗集》,从中得知清末民初的淄川董家庄,藏着一位著述丰富、誉满全国的关学大儒、一代宗师,内心充满了惊奇和赞叹。2020年左右,我看到了淄博市政协编著、李其坤先生主编的《一代名儒孙廼琨》,以后又认识孙廼琨曾孙孙振鹏先生,得到了孙廼琨、孙廼瑤的许多资料,对孙廼琨的思考认识不断加深。二是关于孙廼琨思想的学术品格。对孙廼琨的认识:第一、他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思想具有继承性。第二、他是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思想具有实践性。第三、他是笃志穷理的思想者——思想具有创新性。第四、他是坚守根脉的爱国者——思想具有济世性。三是孙廼琨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是他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贵专贵精”的为学之道。熟读精思的学习方法。等等。二是他的伦理思想。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忠实的落实于自己的行动,做到了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按照理学“立志居敬、穷理、反身”把知识内化为了自己信仰。三是他的理学思想。关于《易经》的著述、四书的著作都有。这些著作,里面包含着许多好的见解和认识。四是今后研究路径的初步设想。编写通俗易懂的传记;编写《灵泉诗文选读》;创办灵泉书院或孙廼琨纪念馆;申报研究课题 ;整理出版孙廼琨著述;孙廼琨著述分类研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在交流研讨中,淄博师专文旅学院刘强老师,对淄川孙迺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基于孙迺琨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潜力,建议构建"一核两翼三区"的空间布局,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一核:以青云寺灵泉精舍为核心,打造孙迺琨文化旅游核心区。灵泉精舍是孙迺琨讲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其弟子为纪念他而建的重要文化遗址。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提升品-质,使其成为展示孙迺琨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的重要窗口。两翼:以董家村孙迺琨故居和黉山后洞为两翼,打造文化体验区。董家村是孙迺琨的出生地和晚年生活地,黉山后洞是他早期教书的地方,这两处是了解孙迺琨生平经历和成长环境的重要场所。三区:以淄川博物馆、岭子镇灵泉书院和孙迺琨研究会为三区,打造文化展示、研究和交流区。这三个区域分别承担着文化展示、学术研究和交流推广的功能,是孙迺琨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

孙迺琨的曾孙、孙迺琨研究会名誉会长孙振鹏在发言中介绍说:孙迺琨(1861—1940) ,字仲玉,号灵泉,世称灵泉先生,淄川县董家村(今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董家村)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童年入私塾,15岁考中秀才,17岁补廪。1890年,他赴陕西三原正谊书院,拜理学正宗贺瑞麟为师,苦读数年。此后他多次入陕讲学,还在山东多地办学授课,治学长达50年,弟子众多。他著有《周易辑说讲义》等十多种经学著作 ,对理学传承贡献卓越。孙迺琨先生“笃学力行”的精神,是其一生的核心价值。

尔后,学者韩磊分别从学术地位、思想价值、当代意义等角度,分享对孙迺琨精神的研究成果;孙迺琨研究会李祖炬、孙传先、张健等,以及宋玉谋、孙能一等亲友们,其交流研讨围绕“孙迺琨先生‘笃学力行’精神的当代实践与传承创新”展开,结合自身领域,就信息时代如何坚守“笃学”、复杂环境中如何践行“力行”等问题畅所欲言。

“笃学力行是严谨求索、知行合一的精神品格,遗范千秋是照亮未来的精神明灯。座谈会不仅是对先贤的缅怀,更是传承精神的誓约。下一步,各方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学术道路上秉持“笃学”精神,在工作生活中践行“力行”品格,推动孙迺琨精神在学术进步、教育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焕发新活力。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孙迺琨研究会会长张玉霞对记者这样说。

据了解,本次座谈会旨在深挖这一精神内涵,探讨其当代生命力,让宝贵文化遗产永续传承。座谈会由山东理工大学离退休处霞门书院主办,淄川区双杨镇董家村、孙迺琨研究会等部门联合承办,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活动的举办,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注入了新动力。

总编辑:李志俊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纪念孙迺琨诞辰164周年座谈会在淄博市淄川举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