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电讯

明年这四大事业单位将被取消?

头条 来源:晨报之声 36475℃

事业单位改革不是简单"取消",而是分类转型:公益类保留、经营类转企、行政类合并。2025年起,公立医院、高校等四类岗位新入职者将取消编制,实行合同制,但保障同工同酬。改革旨在打破"铁饭碗",让公益服务更高效,能力取代编制成为硬通货。

事业单位改革这档子事儿——“明年这四大事业单位将被取消?”这消息听着挺玄乎,可最近确实有不少风吹草动。到底咋回事儿?咱掰开揉碎了聊。

先说“取消”这俩字儿,其实得打个引号。根据国家政策,事业单位改革不是一刀切地“关门大吉”,而是分类推进。说白了,就是把单位按职能分三类:有的继续干公益,有的转成企业,有的并入行政机关。像经营类的事业单位,比如国有宾馆、文艺剧团、国有农场这些,本来就干着市场能做的事儿,以后可能慢慢转成企业,自负盈亏。但“取消”不是说单位没了,而是换个身份接着干。

最近传得最火的是四大岗位“去编制”——公立医院医护人员、高校教师、法院书记员和公共服务类收费员。就拿河南来说,从2025年5月起,这四类新入职的人不再有编制,全改成合同工。以前是“铁饭碗”,现在变成“瓷饭碗”,干得好能续聘,干不好可能走人。有人担心待遇会降,其实政策里说了,同工同酬,只是没了终身保障。像浙江的高速公路人工收费岗取消后,员工要么转岗当客服,要么拿补偿走人,这就是改革的现实。

这事儿背后有大背景。咱国家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000多万人捧着“铁饭碗”,但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的问题不少。改革就是要打破“吃大锅饭”,让真正干事的人有奔头。比如浙江省特科院,通过“新型事业单位”改革,把编制内和编外人员打通管理,按业绩定薪酬,结果技术实力和收入都翻了好几倍。这说明改革不是砸饭碗,而是让饭碗更瓷实。

但改革也有阵痛。以前高校教师有编制,现在新老师可能得“非升即走”,考核压力大了。公立医院医生收入和门诊量、手术难度挂钩,名医能拿高薪,但普通医生可能得更拼命。最惨的是工勤岗,像司机、维修工这些,以后可能被外包,现有人员要么转岗,要么买断工龄。

有人可能问,这改革到底啥时候全面铺开?根据政策节奏,2026年可能是个关键节点。“十五五”规划(2026 - 2030)里,事业单位改革会是重点,地市级以上单位职级并行可能在2026年出文件,2027年实施。但具体到“四大事业单位”,其实是四类岗位或单位的调整,不是整个类别被取消。

说到底,改革是为了让公益服务更高效,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对咱老百姓来说,以后看病、上学可能更方便,因为公立医院和高校会更注重服务质量;但对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人来说,得做好心理准备——稳定不再是标配,能力才是硬通货。就像专家说的,取消编制不是否定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而是让它回归本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最后得提醒一句,网上有些“四大事业单位将被取消”的消息,其实是把转制、去编制误解成单位消失了。咱得擦亮眼睛,以官方文件为准。改革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让资源配置更合理、让努力的人有回报。就像当年国企改革,阵痛过后是更有活力的市场。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也会是同样的道理。

总编辑:李志俊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明年这四大事业单位将被取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